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作时段数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完成每个活动所需花费的时间量。 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估算持续时间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
- 收益递减规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用于确定单位产出所需投入的因 素(如资源)会最终达到一个临界点,在该点之后的产出或输出会随着增加这个因素而递减。
- 资源数量。增加资源数量,使其达到初始数量的两倍不一定能缩短一半的时间,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因风险而造成持续时间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增加太多活动资源,可能会因知识传递、学习曲线、额外合作等其他相关因素而造成持续时间增加。
- 技术进步。在确定持续时间估算时,这个因素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采购最新技术,制造工厂可以提高产量,而这可能会影响持续时间和资源需求。
- 员工激励。项目经理还需要了解“学生综合征”(即拖延症)和帕金森定律,前者指出,人们只有在最后一刻,即快到期限时才会全力以赴。后者指出,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输出: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估算持续时间估算是对完成某项活动、阶段或项目所需的工作时段数的定量评估,其中并不包括任何滞后量,但可指出一定的变动区间。
估算依据持续时间估算所需的支持信息的数量和种类,因应用领域而异。不论其详细程度如何,支持性文件都应该清晰、完整地说明持续时间估算是如何得出的。
项目文件更新
- 活动属性。本过程输出的活动持续时间估算将记录在活动属性中。
- 假设日志。这包括为估算持续时间而制定的假设条件,如资源的技能水平、可用性,以及估算依据,此外还记录了进度计划方法论和进度计划编制工具所带来的制约因素。
- 经验教训登记册。在更新经验教训登记册时,可以增加能够有效和高效地估算人力投入和持续时间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