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算法的一些担忧

/ 0评 / 16

根据现有互联网出现很多“杀熟”的新闻,对此谈谈我站在普通用户角度对算法的一些思考。


无论是携程、飞猪、美团 等等主流用软件应用,都存在“杀熟”的行为,更专业名词,我称为”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一个法律经济学专有名词,是个中性词,不含贬义,可理解为:价格上的区别对待。


比如去4S店车,同一辆车、同一位销售、卖给几个买家的价格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因人而定的价格方式,就是价格歧视。 为什么汽车销售员要采取价格歧视方式去销售汽车?当然站在商家角度上是:当时最大利益化。 而如汽车销售员需要做”看人下菜“,则需要通过观察买家、日常沟通中等等方式去判断买家心里价位、资产级别……。 通过以上形成对买家的印象,在互联网运营商成为:用户画像。 汽车销售员自然可结合现状对不同买家给出不同销售价。 汽车销售模式,不单单只是存在汽车行业,在健身、培训、旅游等等领域比比皆是。

因为算力基础越来越完善,算法越来越强大,在我们日常使用软件应用、个人信息被恶意盗用,更快且更准确完成用户画像,“价格歧视”会更加普遍出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且这种方式比传统行业(汽车销售、健身等)更加隐蔽。

有多少次我以为购买的是最低价,到后来才知道我是高价购买下来的。

和传统方式对比,我们和算法之间有严重信息不对称,算法可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自己,但我们完全不知道算法掌握了什么?或者我们现在的决策就已经在算法的影响下去做的,并不是”初心“。


以上是对算法一些担忧,当然算法也有很多好的一面。

我相信未来几年,从政策的角度下,一定会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机制提升用户知情权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